查出颈动脉斑块,就会得脑中风吗?
颈动脉超声,作为筛查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最便捷的手段之一,已经成为体检套餐中是必查项目,也是神经科的常规检查。如果你进行了一次颈动脉的超声检查,报告上写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你会不会担心哪天一不注意就脑卒中了?且淡定,听我为您娓娓道来。
在人的颈部前方,气管两侧,各有一条小拇指粗细的动脉血管,它是血液从心脏流向脑部的主干河流,称为颈动脉。你如果用手在下颌角使点劲儿往下按,就能摸到这两根动脉随心脏的搏动而跳动。
当我们做检查时,多普勒超声仪可以很清晰地探测到血管内血流的速度、宽度等多种血液流动的参数,同时也可以获知这两根动脉壁的薄厚和高低起伏。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动脉硬化的病理诊断,它长的模样如下图。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管壁上沉积了一层像腊一样的脂类,这些沉积物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当这些腊样的沉积物一块一块形成时,就称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早期是贴着动脉壁,铺得很均匀的,如果继续进展,斑块就慢慢在管壁上向内鼓起个“包”,让动脉血管变得越来越狭窄;
斑块越长越大,如果有诱发因素,使动脉斑块的某个部分破裂,血小板就会蜂拥而至,诱发一系列的变化,形成血栓,甚至整个血管都被血栓堵塞,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凶手。高血压让血液冲击血管内膜,血管内膜受损后容易使胆固醇、脂质沉积,加重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另一方面,高血压还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细,也助长了斑块形成。
其次容易诱发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因子包括:年龄增长、吸烟、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血糖升高、缺乏锻炼、身体内经常有炎症、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饮食不健康等。这些因素会斑块加速发展或提前出现,也更容易使斑块发生“火山喷发”,诱发脑血管疾病,因此,良好控制饮食生活习惯,反过来就可以治疗和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正因为颈动脉斑块如此“普及”,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体检报告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但该如何看待这种检查结果?我们告诫:不必谈斑块变色。
首先,应该注意这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突出于血管壁,如果没有,那么就可相当放心。如果突出于血管壁,那么超声科的医师通常会报告斑块处的血流频谱变化,它可以反映血管管腔是否发生了狭窄,如果提示有管腔狭窄,则需要进行其他形式的检查,如CTA或DSA,来明确这个病变的具体情况。
TIPS:
关于“低回声” “强回声”和“混合回声”
注意,这几个词语是超声探测仪上的术语,不能简单翻译成低回声就是不稳定斑块,强回声就是稳定斑块,而混合回声就是半稳定斑块!它们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影响斑块稳定的因素很多,一句话,让您的主治医师判断,自己千万不要乱想。
预防斑块的方法,包括调整生活、饮食习惯,多参加健身活动,禁烟限酒,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控制良好的血压,不吸烟等等,网上随便查查,知识一大堆一大堆的。
但是,我们想告诉您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都必须用药物治疗。例如,一个身体健康(指他不吸烟、生活方式健康、无高血压和糖尿病、无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60岁的人,检查也会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经过专业评估如果没有危险,就没有必要吃药。
通常,当斑块生长导致血管管腔狭窄超过70%以上时,或者虽然狭窄程度不重,但是评估发现斑块不稳定时,就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严重的颈动脉狭窄通常会让患者感到头昏、头沉,有时会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甚至发生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