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INFORMATION

盘点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大事记

2019/01/03

     


大巨变:

    40年成果答卷


40年中,最初简陋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早已被“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颠覆;“赤脚医生”变身更多的“顶级专家”;“乡村诊所”也逐步发展为县、乡、村三级卫生诊疗机构,更有顶尖“超级医院”,“三医联动”也升级为“分级诊疗”等。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健全、以及保障机制的完善等,原先“以治病为中心”的理念也逐步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国家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2017年发表的《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2016年的76.5岁。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2016年,上海和北京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分别达到82.51岁和82.03岁,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的有26个省(市、区)


总体来看,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部分地区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健康指标总体上也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婴儿死亡率方面,1949年中国婴儿死亡率为200‰,到2015年,这一数据将为8.1‰;孕妇死亡率也由1949年的1500/10万降为2015年的20.1/10万。该两项指标均提前实现中国“十二五”规划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40年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增多。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17.0万个,到2018年5月底,这一数据增长为99.6万;从诊疗人数来看,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数达79.3亿人次,较2015年增加2.4亿人次,增长约3.1%。


6400.jpg

资料来源于网络


医疗服务能力也显著增强,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深入渗透医疗领域,以微创、个体化为特点的现代医疗技术也在临床广泛应用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省域内就诊率平均达到93%,县域内就诊率平均达到82.7%。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医疗保险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务院扶贫办曾宣布,我国将采取超常规举措,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总体思路是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卫生健康服务薄弱环节,加大政策供给和投入支持力度,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防治结合、关口前移,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013年,我国参保人数仅57073万人,2015年突破6亿人,2017年突破11亿人,而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基本医疗参保人数超2017年全年,共计120597万人,同比增长6.8%。


基本药物制度层面,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覆盖临床主要疾病病种,能够更好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此外,药品实行进口药零关税,将有利于抗癌药采购价格的下调等。


而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进步离不开国家财政对医疗的支持,有学者指出,2009年到2016年,政府卫生支出总计达到了6.7万亿,平均每天投入23亿


大事记:

    40年一路走来


1980年: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制度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旧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依托,并逐渐解体,以“赤脚医生”闻名的中国模式,逐步淡出舞台。


1985年:医改元年


这一年,原卫生部1984年8月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经国务院批转,“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提高医院的效率和益”成为当时医改思路。“赤脚医生“名称被停用,经过考试、考核达到医生水平的成为乡村医生;达不到则都改称卫生员。


1992年:医疗制度改革起点


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文件要求:改革卫生管理体制,拓宽卫生筹资渠道,完善补偿机制;转换运行机制,推进劳动人事及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医疗卫生单位的自主权,使单位真正拥有劳动人事安排权、业务建设决策权、经营开发管理权和工资奖金分配权。


深圳率先进行了职工医院制度改革,开启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先河。


1998年:城镇职工医保改革元年


199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在全国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深圳率先进行了职工医院制度改革,标志着全国城镇职工医保改革的开始。


 2001年:探索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改


2001年10月,我国印发《关于完善城镇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落实补偿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和完善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逐步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积极稳妥推进医院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的试点工作等一系列弱化药品收益对医院的补偿作用的措施。


 200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3年:抗击“非典”


2003年春夏之交,SARS疫情突如其来。疫情结束,中央政府宣布大幅度增加卫生防疫经费投入,在全国建设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别是增加了对农村地区的经费投入。


 2005年:医院管办分离模式出现 


2005年,医院管办分离模式开始在我国出现,同年9月,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江苏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先后挂牌成立。


 2009年:全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正式公布受到国民广泛关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方案”)发布,指出2009年-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2017年:新农合医保制度退出历史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合并,整合后,城市、农村参保人员不再一分为二,公平享有同一医保制度。截至2017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成立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方案出炉。


根据方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单独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来源:贝壳社